语文记叙文

时间:2023-12-24 12:24:05
语文记叙文(15篇)

语文记叙文(15篇)

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,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,记叙文是以记叙、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,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。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记叙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语文记叙文1

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

张鸿勋

①那天早上发生了日食,我看到了现场直播,也看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宣传。五百年一遇,很多人都说太幸运了,太震撼了,有的甚至说,太值了。尤其是重见天日的那一刻,感觉看到了极大的奇迹。

②我问朋友:日食是什么?很多种答案,有一位朋友回答:是影子,是月亮的影子。我再问:一个影子,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?答:是感觉到一种重见天日的欣喜。

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,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样的所谓的奇迹发生,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,因为那是新的当下。

④说到阳光,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,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,在极为寂静的井下500米处,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,周围异常安静,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“叮咚,叮咚”的声音,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。

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,煤层质量虽然很好,但是非常薄,是斜带型分布,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,上下都是岩层,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。我们爬进了矿工俗称的“掌子面”,也就是工作区。一线矿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块向外搬运。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,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,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,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。

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,准备上来,钻入上下有铁板、周围一圈铁栅栏的吊笼,这就是电梯了,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,电梯速度很均匀,嘎吱作响,500米,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,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,所有人都鸦雀无声。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,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,我们全眯起眼睛,眼泪流下来。走出吊笼,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。现在想来,那个时候的感动,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,再重复一次: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,因为那是新的当下。

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,去体验吧: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,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;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,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;如果你痛失了亲人,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;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,下一次矿井吧。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,真的,请体验一次: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,去一趟,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,拍拍灰尘嘲笑自己。

⑧因为,这是我曾经的体验。 (摘自2010年《青年文摘》,有改动)

24.阅读全文,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。(2分)

25.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写日食现象?(2分)

26.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?(2分)

27.在文章第⑤段中,矿工为什么把工作区称为 “掌子面”?(1分)

28.通过阅读本文,你一定会感受到当下的幸福,结合你的经历,谈谈感受。(3分)

【答案】

24.作者通过一次下矿井的经历,感悟到幸福从未远离我们,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。

25.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,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。

26.渲染了寂静的气氛,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。

27.因为矿井的煤层非常薄,是斜带型分布,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,上下都是岩层,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,所以矿工把工作区称为“掌子面”。

28.示例:经历:一次放学回家,我看到一位腿脚有缺陷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回家。感受:看到她我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,虽然我没有富裕的家庭,没有漂亮的外貌,但我有健康的身体,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眼前的幸福呢?

语文记叙文2

四个流程(保住基本分)

1. 审清题意:千万注意,题意审不好,来个文不对题,哪就……应该先花2-3分钟看看作文题,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。

2. 立好中心: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,是喜欢、是厌恶?是感动、是反对?是快乐、是痛苦?是哲理、是深情?是赞扬、是批评?…………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。

3. 选好材料:符合题目要求的、自己最熟悉的、能够写好的事。

4. 写好提纲:

① 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;

② 分清开头、中间、结尾各写什么;

③ 打好开头、结尾的细稿,以及每段的开头句。

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,要力求一气呵成,只要提纲和开头、结尾、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,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,思路顺畅了,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。

五项技巧(赢得感情分)

1. 有一个灵活的头脑:造句法、筛选法、换题法。

2. 有一张可爱的脸蛋:书写要工整,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,不得使用涂改液,不得随意修改,特别是开头、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,不能修改。

3. 有一双闪亮的眼睛: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。

4. 有一身漂亮的衣装:

① 一个最拿手的题材(适合自己);② 一个好故事(好布料);③ 一个好结构(好设计);④ 一口流畅、优美的语言(好花纹、好色彩)。

5. 有几件精美的饰品:

① 倒叙、描写、引用开头(好发型);② 结尾:议论反问式、含蓄余味式、赞美抒情式、哲理深思式、名言点睛式、联想做梦式、决心号召式(名鞋);③ 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(钻石哟);④ 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(如梦的纱巾)。

六个大忌(莫丢冤枉分)

一忌潦草涂改:书写要端正,千万别连文题都改,只改明显的错别字,将错就错,能够不改的就不改。

二忌过短过长:字数一定要足,字数不足,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;字数不能太多,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,万般无奈之下,也只能在2行以内。

三忌开头议论:还不如开门见山、直接点题开头的好,能来点环境描写,就先来点描写。

四忌分段太少:4-6段为好,千万别少于3段。

五忌文不对题:不说也指导会有什么后果。

六忌选材太俗:别总是玩呀、救落水儿童呀、猫啊狗啊…

语文记叙文3

考点解读:

"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"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,它通常是指这样几类:

(1)结构比较复杂,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;

(2)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、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;

(3)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……此处隐藏8642个字……中断线索,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。

作用:补充交待了……,使叙述更加充分,内容更充实;

为下文的……做铺垫。

插叙和倒叙的区别:

(1) 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,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、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,是倒叙。这种写法是先倒叙,后顺叙。

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,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,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,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,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,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。

(2)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,紧扣住“时间”,衔接分明;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场面,插叙完了,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即可。

3.记叙的线索:(1)时间(2)行踪(3)人物(4)物件(5)事件(6)情感变化(7)见闻和感受

找线索的方法:

标题;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;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。

作用:是贯穿全文的脉络,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,使文章条理清楚、层次清晰。

答题套路:

如:文章以“……”线索,中间串写了“……”、“……”几件事,组成一种“冰糖葫芦”的“串”式结构,选材典型,脉络清晰,主旨鲜明。

4.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

(1)描写: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。

环境描写: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

自然环境

①渲染了……的气氛 ②烘托了人物……的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,为下文做铺垫 ④暗示了人物……的品质 ⑤表现地域风光,提示时间、季节和环境特点;

社会环境

①交待了……的社会(历史)背景。

②交待了人物活动场所。

③交待了……的风土人情。

④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。

人物描写:

方法:肖像描写、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心理描写、神态描写

作用:表现人物……的思想和性格;或推动情节发展;或揭示文章主题。

角度:正面描写、侧面描写、细节描写

正侧结合作用:使形象更加丰满,更加鲜明突出。表现了……

细节描写:具体生动地表现了……

(2)议论: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:先叙后议、先议后叙、夹叙夹议。

作用:承上启下;统领全文; 引发读者思考;突出中心;升华主题;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
(3)抒情:

记叙文中抒情: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。

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;

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,融情于物,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、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。

作用:抒发作者……的情感,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,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。

(4)说明: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,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。

5.表现手法(写作手法):

对比:通过比较,突出事物的特点,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。

衬托(侧面烘托):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,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、性格、思想、感情等。衬托,同类事物衬托是“正衬”,相反事物衬托是“反衬”;以次衬主。

欲扬先抑: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,上下文形成对比,突出所写的对象,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。

象征手法(托物言志):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,表达了……的情感,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。

讽刺手法:运用比喻、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、批判和嘲笑,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,使语言辛辣幽默。

虚实相生:以虚写实,却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余地,收到言语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。

借景抒情: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,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。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。

寓情于景(情景交融):以景为主,情感是含蓄地“寓”在里面的。侧重于寓字上。没有刻意的“借”意,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。

二、 阅读技巧

1. 概括内容:

①要素归纳法

(1)找出文章的主人公: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,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。

(2)的主人公: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,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。

(3)补充起因、结果、时间、地点(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)

要求:语言简洁。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。

②题目扩展法。

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,对它稍加扩展充实,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。如《飞夺沪定桥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: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,克服重重困难,夺取泸定桥的经过。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
③摘录句段法。

有的文章中的总起、过渡句、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。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,便可抓住主要内容。如《养花》一文,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: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果,有香有色。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。

2. 明确中心

(1) 抓标题 (2)从分析开头入手(3)从分析篇末入手

(4)抓议论、抒情语句

概括主要内容,一般这样一些常用词语:

本文记叙了……,描写了……,介绍了……,通过……,等等,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,一般用:

表达……、抒发……、赞美……、歌颂……、揭露……、鞭挞……、讽刺……、说明……、揭示……、反映……等。

3.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:

① 解释词的本义(有时不需解释)→②联系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意思→③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……的感情。即(字面义)+语境义+情感义

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:词不离句→句不离段→段不离篇。

4.文段(各种文体)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:

(1)常考的指代词有:这、那、这些、那些、其他、以上、如此、此……;

(2)一般是往前找;

(3)找到之后,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,看是否适合。

5.理解句子:

(1)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

①抓关键词:(字面义)+语境义+情感义

②抓修辞:

比喻:形象生动

拟人: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(思想、感情和动作),使……人格化,形象生动

夸张: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。突出/讽刺/强调了……

排比:增强了语言气势

对比:形成强烈反差,突出了……

对偶:句式整齐,形式优美,音韵和谐

反复:强调/突出了……

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

反问:加强肯定/否定的语气

引用:使内容更真实、准确、深刻、精密

反语:增加讽刺意味

《语文记叙文(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